煤制合成氨裝置模型
尺寸:3200*2200*1500
材質:亞克力、金屬扣件、實木臺座、不銹鋼包邊、專用燈帶、
制造參數:按照流程布置工廠化流程,主要設備透明結構加工布置,其它產品分色處理等
煤為原料的合成氨工藝
煤合成氨工藝的核心問題是制備純凈的氫氣,而制備純凈的氫氣,就涉及到脫硫脫碳工序!含硫、含碳的氣體,都是酸性氣體!
C+H2O(水蒸氣)=CO+H2(水煤氣法) CO+H2O=CO2+H2 擁有氫氣與氮氣,即可制得氨。
氨與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銨(簡稱甲銨),進一步脫水生成尿素! 2NH3+CO2==COONH2NH4(放熱),COONH2NH4==CO(NH2)2+H2O(吸熱)。 尿素加熱分解可以制成三聚氰胺
6CO(NH2)2==C3N3(NH2)3 (三聚氰胺)+3CO2+6NH3。
工藝流程
(1)原料氣制備
將煤和天然氣等原料制成含氫和氮的粗原料氣。對于固體原料煤和焦炭,通常采用氣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氣;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獲得合成氣;對氣態烴類和石腦油,工業中利用二段蒸汽轉化法制取合成氣。 (2)凈化
對粗原料氣進行凈化處理,除去氫氣和氮氣以外的雜質,主要包括變換過程、脫硫脫碳過程以及氣體精制過程。 ① 一氧化碳變換過程
在合成氨生產中,各種方法制取的原料氣都含有CO,其體積分數一般為12%到40%。合成氨需要的兩種組分是H2和N2,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氣中的CO。變換反是: CO+H2O→H2+CO2 =-41.2kJ/mol 0298HΔ
由于CO變換過程是強放熱過程,必須分段進行以利于回收反應熱,并控制變換段出口殘余CO含量。第一步是高溫變換,使大部分CO轉變為CO2和H2;第二步是低溫變換,將CO含量降至0.3%左右。因此,CO變換反應既是原料氣制造的繼續,又是凈化的過程,為后續脫碳過程創造條件。
② 脫硫脫碳過程
各種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氣,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,為了防止合成氨生產過程催化劑的中毒,必須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脫除,以天然氣為原料的蒸汽轉化法,第一道工序是脫硫,用以保護轉化催化劑,以重油和煤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,根據一氧化碳變換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劑而確定脫硫的位置。工業脫硫方法 種類很多,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學吸收的方法,常用的有低溫甲醇洗法(Rectisol)、聚乙二醇二甲醚法(Selexol)等。
粗原料氣經CO變換以后,變換氣中除H2外,還有CO2、CO和CH4等組分,其中以CO2含量最多。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劑的毒物,又是制造尿素、碳酸氫銨等氮肥的重要原料。因此變換氣中CO2的脫除必須兼顧這兩方面的要求。
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脫除CO2。根據吸收劑性能的不同,可分為兩大類。一類是物理吸收法,如低溫甲醇洗法(Rectisol),聚乙二醇二甲醚法(Selexol),碳酸丙烯酯法。一類是化學吸收法,如熱鉀堿法,低熱耗本菲爾法,活化MDEA法,MEA法等。
③氣體精制過程
經CO變換和CO2脫除后的原料氣中尚含有少量殘余的CO和CO2。為了防止對氨合成催化劑的毒害,規定CO和CO2總含量不得大于10cm3/m3(體積分數)。因此,原料氣在進入合成工序前,必須進行原料氣的最終凈化,即精制過程。 目前在工業生產中,最終凈化方法分為深冷分離法和甲烷化法。深冷分離法主要是液氮洗法,是在深度冷凍(<-100℃)條件下用液氮吸收分離少量CO,而且也能脫除甲烷和大部分氬,這樣可以獲得只含有惰性氣體100cm3/m3以下的氫氮混合氣,深冷凈化法通常與空分以及低溫甲醇洗結合。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劑存在下使少量CO、CO2與H2反應生成CH4和H2O的一種凈化工藝,要求入口原料氣中碳的氧化物含量(體積分數)一般應小于0.7%。甲烷化法可以將氣體中碳的氧化物(CO+CO2)含量脫除到10cm3/m3以下,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,并且增加了惰性氣體CH4的含量。甲烷化反應如下: CO+3H2→CH4+H2O =-206.2kJ/mol 0298HΔ CO2+4H2→CH4+2H2O =-165.1kJ/mol 0298HΔ
(3)氨合成將純凈的氫、氮混合氣壓縮到高壓,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氨。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產品的工序,是整個合成氨生產過程的核心部分。氨合成反應在較高壓力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進行,由于反應后氣體中氨含量不高,一般只有10%到20%,故采用未反應氫氮氣循環的流程。
氨合成反應式:N2+3H2→2NH3(g) =-92.4kJ/mol